今年廣州“小升初”有四大新變化,“學位房”還香嗎?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臨近9月,初一新生即將開學,標志著2022年“小升初”塵埃落定。今年廣州“小升初”有哪些變化可供家長們借鑒?“學位房”還香嗎?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梳理“小升初”四大變化:“民轉公”補充公辦優質教育、新學校多涌現一批“新名?!?、部分優質學?!叭珔^招生”“資源共享”、民校供需雙減熱度大降。
“學位房”方面,房子與學位匹配的不確定性增大,家長可以根據家庭情況、名額分配、一貫制學校等因素,選擇不同區域購房。
變化一
“民轉公”補充公辦優質教育
今年,在“公參民”脫鉤的大政下,一大批民辦學校轉為公辦。
越秀區:育才實驗學校轉為區屬公辦寄宿制初級中學,面向全區招生;二中應元學校轉為公辦,并入二中初中部,2022年起不再以二中應元學校名義招收新生。
荔灣區:原本民辦的真光實驗、四中聚賢、一中外國語、西外實驗、立賢學校初中部分別轉公為:廣州市真光中學初中部實驗校區、廣州市第四中學初中雁園校區、廣州市荔灣區姜中宏學校、廣州市西關外國語學校彩虹橋校區、廣州市西關外國語學校文昌南校區。
海珠區:3所民辦學校轉公:六中珠江、南武實驗、中大附中,目前校名分別為廣州市海珠區六中珠江中學、廣州南武實驗學校、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天河區:華工附校、暨大附校分別轉公為華南理工大學附屬學校、暨南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白云區:景泰中學、桃園中學、梓元崗中學、廣外附中、白云廣附實驗學校、培英實驗學校初中部轉公,目前校名分別為廣州市白云區景泰中學、廣州市白云區桃園中學、廣州市白云區梓元崗中學、廣州白云外國語中學、廣州白云金廣實驗學校、廣州市白云區云英實驗學校。
黃埔區:黃埔廣附、二中蘇元也分別轉公為廣大附中黃埔實驗學校、廣州市二中蘇元實驗學校。
“公參民”脫鉤是指,2021年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于規范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要求“公參民”學校轉為公辦學校,如繼續為民校,須切割與公立學校在名字、教師、財務、招生、行政、辦學等方面的關系。因此,“名校辦民?!弊呷霘v史,一批有公辦學校背景的民辦中小學,走上“脫鉤”繼續民辦或轉為公辦的不同道路。
在廣州,“公參民”學校大多為關注度高的優質民校。他們的轉公,對公辦優質教育資源是有益補充,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免費優質教育。
變化二
涌現一批“新名?!?/p>
近年來,由于人口流入、二孩三孩政策等原因,適齡兒童入學需求巨大,廣州不斷建設新學校,增加學位供給。新學校,誰來辦?名校成了不二人選。
廣州各區、尤其是周邊區,有不少以托管形式“拜入”名校門下的區屬學校。例如廣州市執信中學在南沙、增城、海珠等區都有以執信冠名的區屬學校;廣州市第二中學輻射黃埔、南沙、增城;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品牌輸出到增城、黃埔等區;廣州大學附屬中學的品牌學校遍布黃埔、白云、從化、番禺、增城、南沙……
今年9月新學年,開辦的“新名?!本陀校喝A南師范大學附屬南沙小學(東悅灣校區)、執信中學增城實驗學校初中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增城學校、廣東實驗中學云城校區(小學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聰慧實驗小學、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從化實驗學校、廣大附中高新區實驗學校(北校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開發區實驗小學、湖南師范大學附屬黃埔實驗學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屬黃埔實驗學校、廣大附中黃埔實驗學校等。
所謂“托管”,通常是各區負責校舍建設、學校日常運營、人力開支等,名校派出骨干擔任校長或管理層。名校輸出品牌、先進的管理和教學方法,把控師資招聘、培訓等。區政府和名校的硬件、軟件融合,力爭復制、擴容優質教育資源,造福一方百姓。
變化三
部分優質學?!叭珔^招生”“資源共享”
無論是“民轉公”學校,還是“新民?!?,提升區域教育教學水平,讓更多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當然是好事。但問題來了,誰能上這樣的學校?
新、老名校無一不是區內老百姓爭搶的“香饃饃”,最終,“全區招生”“資源共享”成為解決之道。
越秀區育才實驗學校面向全區招生,如報名人數大于招生計劃,實行電腦搖號;八一實驗學校開設“八一·華附海航少年班”,面向越秀區全區招生。
海珠區的六中珠江中學面向全區搖號。
天河區清華附中灣區學校(籌)初中部、天河外國語學校提供全住宿,面向全區招生;執信中學天河校區招收10個班級,其中7個班招收地段生,3個班面向全區招生。
荔灣區西關外國語學校初中部、真光中學本部校區、廣東廣雅中學(本部初中)面向全區招生。
黃埔區的廣州實驗中學、廣大附中黃埔實驗學校東校區、廣州市二中蘇元實驗學校、黃埔軍校中學,面向服務范圍招生之外,并面向黃埔區內其他片區招收部分符合政策的小學應屆畢業生。
增城區《2022年增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方案》明確表示: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增城學校、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增江學校、增城中學、增城二中、朱村中學、仙村中學六所學校(以下簡稱“六?!保┏踔械恼猩绞接袃煞N,分別為就近入學和資源共享,部分學位面向全區學生資源共享招生。
南沙區《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實施細則》規定,七所合作辦學學校按“就近入學+資源共享”招生。廣州市第二中學南沙天元學校(初中)、廣州外國語學校附屬學校(初中)、廣州市執信中學南沙學校(初中)、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南沙中學(初中)、濱海實驗學校(初中)、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南沙實驗學校(初中)、灣區實驗學校(初中)7校,按照招生計劃的51%就近入學,49%資源共享的方式招收具有廣州市南沙區戶籍和學籍的小學應屆畢業生。
變化四
民校供需雙減,熱度大降
今年義務教育學校的升學現象中,民辦中小學降溫明顯、供需雙減。
民辦小學方面,全市263所學校共招生51804名學生,報名人數34233人,較上一年招生學校減少27所、學位減1萬多個,報讀孩子少4869個。與此同時,44.3%的民辦小學學費漲價。業內認為,民校進入大浪淘“金”的淘汰期。
民辦初中方面,共有157所民辦初中學校提供36154個學位,報名人數為38416人。相比上一年,招生學校減33所,學位減少10127個,尤其報讀人數減少9820人。而2021年,民辦初中招生學校減少數量是10所,招生總數減少1659個,報名人數減少810人。
市場面來看,“公民同招”和“公參民”脫鉤兩大政策持續發酵,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空間越來越小是客觀現實??梢灶A見,未來幾年還將持續出現民校被淘汰出局、停辦的情況。
從家長信心來說,如果說2021年家長們還處于觀望狀態,但兩年來,隨著不準“密考”掐尖生源的嚴格執行,以及全市幾十所民校轉公、大批民校改名、公辦師資撤出民校等舉措,家長們看到了相關部門嚴格落實規范民校辦學的決心,對于民辦中小學有了更理性的認識,同時也對民校的辦學質量和前景從“熱血追逐”過渡到了“觀察”狀態,因此報讀人數急劇減少。
同時,民辦學校的跨區招生名額也逐步減少。按規定,有住宿條件的民辦中小學,可有一定比例學位跨區招生,但今年不少區規定跨區招生比例不得超過35%、甚至15%。進一步限制了民校的生源范圍。
今后的“幼升小”“小升初”家長,需要更為全面、客觀地評估民校情況,結合自身情況,從而決定是否報讀民校。
還需要買“學位房”嗎?
不少家長困惑,升學政策年年有微調、心儀學校招生范圍不確定、越來越多優質學?!叭珔^招生”“資源共享”,為了娃讀書,買房應該怎么買?
目前,房子與學位匹配的不確定性加大,家長可以根據家庭情況,選擇不同區域購房。
首先,國家規定,義務教育學校招生面試就近入學。尤其對于小學生,離家近、方便接送應是家庭首要考慮。因此,家長應根據自己的工作地點、周邊學校情況,綜合考慮選擇購房地點。
其次,買房要“打包”考慮小學和初中的入學需求,不能只顧小學不顧初中。名額分配是中考最大的紅利政策。2022年,廣州約3.28名考生競爭1個名額,11區名額率從高到低排序分別為:荔灣41.8%、番禺39.9%、從化35.4%、越秀31.3%、白云29.9%、花都28.9%、海珠28.1%、天河27.5%、增城26.9%、黃埔20.8%、南沙19.6%。
由數據可見,荔灣區的名額生很占優勢,近一半的學生有機會獲得名額分配,黃埔、南沙的考生通過名額到校上優質高中的競爭較為激烈。
尤其,考慮到2023年開始名額分配或將不再設“限制性”分數線,家長們如果想充分利用好名額分配政策,就要考慮好購房區域。
第三,廣州新建學校中,九年一貫制或包含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十二年一貫制或十五年一貫制),幾乎占了“半壁江山”。廣州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政策規定,九年制學校和十二年制學校初中招生時,首先通過直升或電腦派位方式招收本校自愿報讀初中的小學畢業生。
目前各區做法通常是:若小學報名人數小于或等于中學的直升生招生計劃數,中學公示后直接錄??;若小學報名人數大于中學的直升生招生計劃數,則采取電腦派位的方式錄取。如直升派位沒有搖中,學生可繼續參加全區統一的本小學對口中學派位組的電腦派位。
相比劃片搖號升學的不確定性,一貫制學校直升本校初中讓家長更有安全感和確定性。因此,家長也可以考慮購買有一貫制學校小學學位的房源。
第四,有心儀學校,且學校招生地段明確的,想買學位房早下手。2021年以來,廣州11個區中9個區先后發布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位預警。不少區規定,如果預警學校學位緊張,則按購房時間、人戶一致時間等作為排序。所以不同區的家長們要掌握好所在區升學政策,提早準備。(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羊城晚報·羊城派資料圖
責編 | 楊楚瀅
校對 | 周勇